《歌手》逆戰歌手為何而“逆” 又因何而“戰”
張杰
上周六,《歌手》播出第九期,逆戰歌手彭佳慧和挑戰歌手梁博為“雙補入”賽制畫上了完美句號。林志炫、張杰、李健、彭佳慧組成的“逆戰四人軍”聚齊,林志炫《Feeling good》唱爵士了、張杰《我要你》唱民謠了、李健《十點半的地鐵》唱人生百態了、彭佳慧《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脫掉“鐵肺”戰袍了……
再回顧往期節目中逆戰歌手的表現,我們可以發現:逆戰中的逆戰歌手之“逆”,雖“逆”姿不同,卻“逆”因相近。
在“壓力”與“超越”間,逆戰歌手選擇勇往直前、義無反顧
《歌手》公布逆戰歌手賽制初期,很多音樂人、乃至洪濤本人,都會有“這是一場硬仗”的思慮,原因在于,逆戰歌手的選擇前提是:既要在音樂方面碩果累累,有足夠光環和影響力,又要經得住前浪回頭、后浪猛推,他們要將一切成績歸零,孑然一身再出發。也就意味著,只要選擇了“逆戰歌手”的身份,在高手諸多的舞臺,稍有不慎就會一敗涂地,這是一場自己和自己的博弈,也是一場自己與音樂的博弈。
那么林志炫、李健、張杰、彭佳慧這些華語樂壇的資深大咖,為什么會選擇承受巨大的壓力,放下一切光環,從零出發呢?
李健在《我們的歌手》中談及回歸時,說了這樣一句話:“如果洪濤老師再邀請我一次,我還是會答應,因為在這個舞臺,你能把那些你很喜歡,但是大眾不知道的,真正優秀的作品,展示給更多的人”。在《我是歌手》留下了十多首作品,對李健來說就是最好的證明和鼓勵,所以他對于“一切歸零再出發”并沒有什么畏懼的。
這樣坦然的心態、純真的音樂初心,與林志炫不謀而合,他認為歌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表達,而在表達的過程中,你唯一要在乎的只有音樂,如果你在意自己的表現,就不能專心的在歌曲里面了,所以在逆戰規則下,林志炫此次回歸既是“帶著好音樂來尋找知音”,也是“由外而內、反求諸己的逆向思考,與過去的自己對話,找到音樂新聲”,開啟另一個音樂新世界的大門。
張杰說“如果我不來參加《歌手》,可能會更加輕松一點,但是一直在一個非常舒服的狀態生活的話,我覺得是在浪費時間,所以我想把最黃金的時間用在鍛煉自己身上”;彭佳慧把“唱給偶像聽,來挑戰自己”視為回歸態度。結合以上內容,我們不難發現逆戰歌手無所畏懼、義無反顧的音樂探索精神,亦如李健所言:音樂是一直在流淌的水,腳不可能踏入同一片水域,你以前的資歷并不代表你的今天。而這場比賽就像是一場馬拉松一樣,只有到終點的最后一刻,才能夠真正判斷一個人是不是足以擔當起“逆戰歌手”的稱號,所以,他們滿懷激情、無畏結果的再出發了。
在突破、進軍時,逆戰歌手用最強的“武器”挑戰更多未知
林志炫首次嘗試爵士曲風拿下當場第一時,他謙虛的感慨詞讓人印象深刻:“這是我第一次嘗試爵士,拿第一是大家對我的鼓勵,以后我會更多嘗試這樣的風格”,與其說這是一段獲獎感言,不如說這是一番發現音樂新天地之后的欣喜歡呼。
從《御龍銘千古》的氣勢恢弘“穿越”三國,到《卷珠簾》霸氣交融中西合璧,再到《Feeling good》,幾乎每一首歌都有全情投入的演繹,大刀闊斧的改編,林志炫大膽突破、不斷挑戰的姿態顯而易見,他抓緊逆戰這個突破自我的機會,把逆戰當成一個帶有一點點驚喜感的音樂旅程,挑戰更多未知的不可能。
從林志炫身上不難看出:相較于《我是歌手》中“初來乍到”的緊張忐忑,逆戰歌手在《歌手》更加堅定、更加無所畏懼、更加側重音樂本身的質量與呈現。李健“舊”曲新詞的《異鄉人》、唱盡人生百態的《十點半的地鐵》更加詩情畫意,直擊人心;張杰創新編曲時時常自己和自己“較真”,在《很奇怪我愛你》中加入Rap元素,在《我要你》中唱女聲,給自己施壓,挑戰孫楠、容祖兒都曾在這個舞臺演唱過的歌曲《突然想愛你》;彭佳慧演繹的《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脫掉“鐵肺”戰袍,依然激情而曲高人寡。
無論是編曲、演繹,他們都傾盡百分之一百的專注與用心,同時在深耕自己擅長領域的同時,盡量拓寬自己的音樂呈現領域,發現更多未知的音樂世界。音樂節目主持人林海把他們的態度稱之為“武器”,因為一個人能夠放下排名勝負,完全沉浸于音樂之中,發現更多、突破更多,便是最大、最無敵的武器。
在“探索”與“傳播”中,逆戰歌手放下的是包袱,拾起的是責任
鳳凰娛樂對于逆戰歌手的評價是:“逆戰賽制使得這場混戰越加難分難解,逆戰歌手的精彩表現為《歌手》舞臺增添光彩,某種程度上,也詮釋了一個音樂人該有的姿態”。確實,林志炫、李健、張杰、彭佳慧都已是華語樂壇知名的音樂人,他們選擇拋下一切再度回到《歌手》舞臺,除了他們本身“不愿意在原地踏步”的自我突破初心,更重要的是音樂使命,正如音樂制作人張亞東所言“每一位歌手都有責任帶領他的聽眾走向一個更廣闊的領域”。
林志炫曾在采訪中表示:“如果要進入更深層的領域去探索自我,透過音樂去發覺自己內心的情感,應該回歸到手工,那種感動只有手工音樂才能得到”,因此,林志炫在《歌手》舞臺上,邀請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制作與演奏技藝傳承人吳彤先生跨界相助,同時也與編曲怪杰鐘興民老師攜手,呈現出了《御龍銘千古》這樣恢弘震撼的中國風音樂,他將自己作為資深音樂人,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使命無疑展露。
而李健在《歌手》舞臺不僅是“音樂詩人”,還是一個以身作則促進原創文化發展的音樂人,《父親寫的散文詩》唱盡熱愛的赤子之心之余,還為原創歌曲版權發聲,堅持給原曲作者許飛支付版權費,為促使原創文化產業更為良性發展做出了貢獻。
作為逆戰四強中的“晚輩”,張杰在沉淀學習的同時,也遵從“形式從‘新’,演繹從‘心’”的理念,排練時時常忘我,演繹時會情不自禁潸然淚下,《很奇怪我愛你》、《我要你》等歌曲中都做出了很多之前未嘗試過的音樂呈現,他在挑戰自己,也在變相的傳播更多好音樂。而彭佳慧心中,“歌手”兩個字應該是回歸到最初,應該一直保有對唱歌的熱情,并用那種單純的心面對每一個舞臺,所以她在《歌手》的首唱,也是誠意滿滿送給偶像林憶蓮。逆戰四強的身上,我們不難發現他們作為一個音樂人的堅持與專注,傳播音樂、探索新領域、尊重音樂、回饋觀眾都是他們肩負的使命,也是每一位音樂人應當承擔的責任。
《樂律新說》一書中,作者朱載堉就曾對音樂使命感做出了解釋:“身為音樂人,不管是演唱技巧還是編曲功力,都只是拿來展示的基本功,唯有對音樂本身的敬畏之心和熱愛之情,才是塑造音樂態度和音樂人格的源泉,也是音樂人找到自身使命感的關鍵”。
而逆戰四強的堅持也與《歌手》專注音樂的“匠人精神”不盡相同,從世界級的音響、樂隊,到業內最頂尖的制作人和團隊,再到連續幾季的堅持與呈現,我們可以發現,這個有魔力的音樂舞臺,一直以來在做的事就是“發現好的音樂人,傳遞好的音樂”,總導演洪濤就表示,“《歌手》其實恰恰是對歌唱藝術的一種回歸,以前總是想著如何用電視規律去做一檔音樂節目,而這檔節目恰恰是一種返璞歸真,在大的生存淘汰的基礎上,用細節將音樂還原到極致?!?/p>
這一點,對于逆戰歌手而言,是一個極大的挑戰,也是一個回顧從前、探索未來、傳播好音樂的機會。他們通過這個平臺,由神秘的明星轉變為平凡的音樂人,履行自己身負的音樂責任,用自己的專業素養帶來一首又一首經典作品,也為大眾留下了生生不息的音樂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