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紀委決不能把小問題拖成大問題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本日刊文《加大紀律審查力度、遏制腐敗蔓延勢頭之2突出執紀特點》。文章稱,紀檢機關發現線索要及時追蹤,有了反映就及時提示,對一些蛛絲馬跡也不能忽略,決不能把小問題拖成大問題。
文章指出,紀律審查不是簡單的辦案,不能弄單打一。紀檢監察室深化轉職能,就是要守住依 紀 進行監督執紀問責這個定位。黨章明確規定,紀委的主要任務是:保護黨的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檢查黨的線路、方針、政策和決議的執行情況,協助黨的委員會加強黨風建設和組織協調反腐敗工作。過去人們把紀委內部的紀檢監察室稱作 案件室 ,評價干部也動不動就說 辦案能力強 ,好像紀委只負責辦案。如果只是辦案,紀委職責范圍就變窄了,也不準確了。十八大以后,中央紀委把 辦案 改叫 紀律審查 ,把 案件室 改稱 紀檢監察室 ,把 案件線索 規范為 反映領導干部問題線索 。這些都不但僅是稱謂的改變,更是內涵的深化,體現了職能的重大轉變,是對黨章規定的回歸。
文章稱,保護黨的紀律是紀檢機關的職責,紀律審查首先要審查違紀行動尤其是違背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組織紀律的行動。黨內審查是紀律審查,不是司法檢控,一個是依 紀 、一個是依 法 ,兩者不能混淆。有的領導把法律當做紀律審查的尺子,只重視查究能移送司法機關的案件。紀律審查報告、審理報告也還是傳統的 三段論 ,混同于司法機關的起訴書,主要體現違法問題,把違紀問題當做注腳。黨員違法必先違紀。貪污腐敗等問題毫無疑問是紀律審查的重點,但違反紀律恰恰是這些問題的開頭,更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紀委不光要辦大案、打 老虎 ,更要用黨章黨規黨紀去衡量黨員干部行為,用紀律的語言去描寫違紀行動,線索處置、立案調查、審理報告都要體現出 把紀律挺在前面 的要求。要對比 七個有之 、 五個比如 ,把違背政治紀律、組織紀律的問題查清楚,不能一看不涉法就放過。搞假年齡、假學歷、假婚姻,篡改檔案,不照實報告個人有關事項,這都不是小毛病,而是欺瞞組織,是對黨不忠誠;買官賣官不是簡單的行賄受賄,而是嚴重違背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的行動;弄攻守同盟、轉匿贓款贓物,就是對抗組織調查。把紀律嚴起來,做到經常化、長效化,動輒則咎,就是要告誡全黨,必須守住紀律這條底線,這樣才能實現黨的自我監督、自我凈化、自我革新,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
文章指出,要轉變政績觀,抓早抓小。反腐敗是把雙刃劍,打的是違紀違法黨員干部,疼的是組織,傷害的是黨的形象。對每一個違紀違法干部的懲處,給他本人帶來的損害遠沒有對黨組織的傷害大。過去有種傾向,紀委以辦大案要案論英雄,甚至有的人手里攢著反應領導干部問題線索很多,但對 小問題 視而不見,總是先等等、再看看, 養大了 再辦,一處理就 算總賬 。這是對黨的事業不負責,對干部不負責!平常不紅臉,等失事了就不是紅臉的問題,再去提醒也已晚了。 老虎 怎樣長大的?實踐證明,就是一路腐敗、一路帶病提拔過來的。懲是為了治。如果在出現苗頭的時候提示提示、警示警示,就可以避免問題小變中、中變大、單變雙,最后演變成違法犯罪問題。紀檢機關要認真反思,回歸黨章規定的本職,逐漸完善機制制度,發現線索要及時追蹤,有了反應就及時提示,對一些蛛絲馬跡也不能疏忽,決不能把小問題拖成大問題。嚴明紀律不能時緊時松,要體現在平常管理監督中,逐日每時都要做,有病就要及時治,這才是對干部的真正愛惜,對黨紀的切實保護。
文章稱,對一個執政黨來講,把紀律這條線看住了,就不至于出現大的問題。紀委是黨內監督的專責機構,是管黨治黨的重要氣力,必須改變慣性思惟、找準職責定位,依紀監督、從嚴執紀,保護紀律的嚴肅性。
聲明:本媒體部份圖片、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聯系刪除。寶寶健脾胃的藥有哪些孩子流鼻血怎么處理
手術后便秘吃什么蔬菜
月經量多會造成什么后果
工作常備腹瀉用藥有什么
亮甲怎么用效果好
嬰兒拉肚子吃什么
寶寶肚子脹氣的癥狀
治灰指甲的亮甲多少錢一盒
3個月寶寶拉肚子
“太極藿香正氣液傳統制作工藝”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印尼國會為新冠醫院提供中國診療方案
- 夏季這么熱為什么還要做美縫?看剩這3點你就懂了!
- 中年男人有這些舉動,無需再問,深愛你無疑
- 婆婆要求每月2千,兒媳給3千,看到家里多出的男人,兒媳收錢不給
- 兼顧安全與便利 多家銀行大幅提高個人賬戶線上交易限額
- 為什么佩戴筆記本電腦后能聽見聲音卻聽不清?
- 最高檢:1至3月批捕各類犯罪案件嫌疑人14.3萬人,其中未成年4269人
- 工信部:按“一企一策”,積極穩妥有序推進信息化企業復工復產
- “空氣香甜女”楊舒平:被美國逼迫遭韓國拒絕,回國更沒企業接納
- 政府機關里真正厲害的人不是會斗小人,而是會利用小人,句句戳心!
- 文獻導讀||方式有劑量去甲腎上腺素對腰麻后低血壓的預防作用
- 曾經全球第一的諾基亞,連叫作都丟了!
- 太太愛上年輕女人不回家,妻子卻穿著奇怪帶婆婆看病,引路人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