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唱響黃河獲贊 多文化共生宛如“快手世界”
5月12日,《奔跑吧》在黃河岸邊火熱開跑,兄弟團和嘉賓賈玲、景甜攜手鋼琴王子李云迪,在交響樂團的伴奏下,唱響《黃河大合唱》。黃河原汁原味的民俗自然風光,和一絲不茍的黑衣白裙和諧交融,不僅讓觀眾體會到所謂“俗”與“雅”交相輝映的魅力。
打破思維定式,發現真實生活的“美”
蒼茫遼闊的黃河沿岸,西裝紅毯的交響樂團,當迥然不同的元素相遇,卻可以碰撞出如此蒼茫大氣的恢弘之感。風格一向逗趣活潑的《奔跑吧》,也可以與嚴肅高雅的交響樂相得益彰,打破了許多人交響樂只存在于室內的固有觀念,令觀眾大呼過癮。
互聯網時代讓人們的眼界得到了提升,更多元的審美觀念和趣味元素被看見和接納,“高雅美丑”的觀念也慢慢形成。但依然有很多人存在著對于審美的思維定式,確信美丑有別,俗雅不容,反而錯過了發現更多種類的“美”的可能。
“美”的審視本無標準,且充滿差異。有人癡迷高雅的陽春白雪,就有人熱愛親民的下里巴人。審美差異是一種必然,生活環境、社會氛圍、教育背景等諸多因素的不同,決定了人們審美觀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性,對“美”的認同也無法一概而論。
備受歡迎的說唱音樂,最初也只是流行在街頭。而如今,已成為廣受大眾喜愛的主流音樂風格。這種審美的擴展,還包括近年來原生態音樂。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美”是一種多元的概念。
在互聯網世界也是如此。本次《奔跑吧》的頂級贊助商快手,作為目前國內最大的生活記錄分享平臺,快手上擁有大量真實記錄生活的短視頻內容,毫無修飾地記錄著這些來自不同人群的“美”。
多地域、多文化與多人群的特點,使快手成為一個展示中國社會真實百態的分享平臺,也讓更多的人意識到了審美的差異與多元。
多文化交流、融合,才能再創新
有人依然多元審美文化感到不解,但是,正是有這些存在差異的多元文化的相互交流融合,才有了更多的“新文化”。“美”的本質是文化的一種輸出形式,“美”的差異也是文化的差異。差異的存在使人認識到不同,進而打破文化間的”固有界限“,這是文化進步和交流的基礎。
正如近幾年十分火熱的彈幕文化,最開始作為日本亞文化二次元視頻網站的副產物,并不被人看好,認為其喧賓奪主、影響視頻的觀感。然而現在,彈幕已經成為了各大視頻網站的寵兒,被認為是視頻觀看者及時交互的最好形式之一,甚至成為游離于視頻內容外的另一種內容文化,構成了網絡社交的重要要素。
《黃河大合唱》的作曲者冼星海曾說過,“有了民歌的基礎,才能有可能根據時代要求創作出新的東西來”。也正因為吸收了民歌文化的精髓,才有了雄渾壯闊的交響樂《黃河大合唱》。
快手CEO宿華曾說過,快手以“社會平均人”為概念將自己的用戶抽象為一個整體。中國人口中只有百分之七在一線城市,百分之九十三在二三線城市,所以這個“社會平均人”就落在了二三線城市。
正是這些“社會平均人”,構成了我們最真實、最繁雜也最質樸美麗的社會文化。目前,快手的用戶已突破5億,短視頻儲存數已超過21億。可以說,快手已經成為了一個的博物館,保存著最多元,最真實的社會文化。這些內容,將在未來成為社會研究的重要實料,也會成為社會文化繼續創新向前的重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