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誠勿擾》新版 新增第二現場所有女生都看不見男生
《非誠勿擾》5月"蝶變升級"歸來
婚姻里的“七年之癢”,是進入倦怠期的一次大考。一檔王牌常青綜藝在播出七年后,又將如何打破自我,破繭蝶變呢近日,江蘇衛視《非誠勿擾》全新改版引發各方關注。在剛剛過去的這個五一小長假,全新節目已經正式錄制,蝶變升級的《非誠勿擾》,將于5月溫暖歸來。
完全不同于過去的微創新,此番《非誠勿擾》的改版堪稱顛覆。如節目制片人李政所言,“癢了就撓一撓,但一定不是隔靴搔癢,一定要能夠戳到當下我們所有的電視觀眾。所以我們更把這次改版看成是自己的一次革新,否則的話,無法適應外界的變化。”
孟非主持《非誠勿擾》
從2010年1月15日開播的第一期開始,《非誠勿擾》就秉承“適應現代生活節奏,為廣大單身男女提供公開的婚戀交友平臺”的理念,受到越來越多的觀眾的關注。從今年4月初,經歷了數次“微改版”之后的《非誠勿擾》,在一個月時間的回顧和沉淀之后,已經準備好了以全新的面貌迎接觀眾的重新審視。
這次重新改版,有意更加靠攏年輕一代的情感表達,特別是90后適婚人群的戀愛方式。本次改版有三大創新,雖然表面看來還是“1男vs24女”,環節卻是煥然一新。
新增第二現場:男生登場時,位于第二現場,所有女生都看不見男生,但男生可以看到女生。在交流一段時間之后,男生會露出真容,閃亮登場。避免了“只看顏值”的尷尬,讓交流更加“走心”。
新增心動區和觀察區:24位女生分別位于兩個區域中,通過亮滅燈或是調節“溫度計”裝置來表現對男生的好感與否,為情感的表達增添更多層次感。
新增最終選擇區:男生可以選擇兩位女生進入最終選擇區,而牽手與否,則看最終選擇區的女生是否留燈。在最后的環節中,才會公開女生的留燈情況,讓懸念感保留到了最后。
綜合來看,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都擁有了更為充分的展示和表達空間。且第二現場、心動區與觀察區以及最終選擇區的增加,使得情感層次更為豐富,人物關系更為飽滿,懸念和反轉貫穿始終。
節目官微發布微博
表面來看,改版之后的《非誠勿擾》規則比以往更為復雜,但從欣賞的順暢性和飽滿度來看,在形式的巨大更迭中,可以看出當下年輕人思維觀念的變化,以及當下觀眾欣賞習慣的變化。
節目制片人李政介紹:“從創意、策劃到模式改版的緣起,我們做了多達六七次的整體系統策劃,每次系統策劃又經過了不下十次的調整,所以算起來是一個打磨了六七十次的模式。2010年節目誕生的時候,是符合當下人群習慣的,它特別像一個bbs討論版,男生發帖,女生跟帖,現在傳播和互動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所以這次改版的形式變化上,順應了現代的互聯網發展規律,結合了年輕人相親交友的新方式?!?/p>
非誠勿擾
李政具體梳理了形式亮點:“第一,女生依次出場順序不固定,男生主導選擇,這種第一印象的區分,也許會激發觀察區和心動區女生的心理波動,但其實是自帶角色背景和男嘉賓互動的一次碰撞。分區的格局,帶來的是情緒的變化,同時可以從中體察男生選擇的麥穗效應,是不是下一個總是最好的?這為人物行為的洞察提供了極好的探討對象。第二,男生的第一條短片播放不露臉,讓女生在不受顏值干擾的情況下作出判定,既有懸念,也有反差,為話題討論提供了支撐。第三,終選區貫穿全場,我們有一個小小的設置,就是終選區女生亮滅燈的情況是隱藏的,男生得做出自己最后的決斷,這兩個隱藏的人,和那邊留燈的人,你到底要選哪個?有人會把它理解成是博弈,但我們還是堅定地認為,這是現實生活情感交往當中會遇到的現實情況,我們在舞臺上做了一個電視化的呈現?!?/p>
所以,與其說是一次對原來模式的取舍,不如說是《非誠勿擾》制作團隊基于市場變化的重新判斷和二次梳理。到底“破繭”能否“化蝶”?這個5月,全新《非誠勿擾》期待與你溫暖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