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的新家》第四季收官 將改造做到“極致”
探訪設計師的家
《暖暖的新家》第四季開始以來,我們用180天,走訪上千戶家庭,往返全國幾十萬公里,遍及6個城市,尋找需要“家”的人。我們的每一次改造都凝聚著全家人的希望和重托,我們與全國最優秀的設計師并肩,向“極致戶型”宣戰、向“極致預算”宣戰、向“不可能”宣戰,見證了一次又一次奇跡。《暖暖的新家》第四季收官特輯告訴你,我們是如何將改造做到“極致”。
首先就是將收納做到極致。還記得來自美國的高克利和他的中國太太趙維、岳母,兩個孩子生活在北京朝陽區一個老小區里,45平米兩居室,整體呈刀把型結構。房間里到處都塞滿了五口人的日常用品,臥室的床上一根長長的晾衣繩掛著上百個衣架足以讓人震驚,電視被孩子的玩具還有其他雜物完全遮擋住了,成了一件看不見、用不上的電器。廚房四周墻壁上掛滿了鍋碗瓢盆,數了數足有二十多口鍋,能下腳的地方只有一平米多,但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里不僅要做飯,還是高克利的工作間,以及一個練功房。被雜物堆積成山的家就像個倉庫,已經嚴重影響孩子的生活和成長。
經過《暖暖的新家》免費裝修后,原本45平米雜亂無章,像倉庫一樣的家,如今變成具有一百平米儲物功能的童話世界。設計師姜輝在新家的改造里盡可能多的增加儲物空間。整個客廳的墻壁都做成了柜子,還利用寶寶床鋪的下方打造專屬的衣帽間。除此之外,新家中還隱藏了大量意想不到的收納機關。
此時您可能要問了,這么小的空間做這么多收納柜子會不會顯得更加擁擠?我們曾經改造過一個面積僅十平米的房子,設計師往里面塞了一百多個儲物柜,還有一整面墻的超大書柜,但是看著反而比原來更大,因為設計師采用地坪漆代替普通地板,就像刷油漆一樣。這樣的地面處理方式好處是讓空間顯得更大,小戶型更加適用。還有哪些能夠把我們房子變大的妙招呢?
特輯的第二個極致就是將放大做到極致。臺灣設計師崔若楨被稱為空間放大師,她改造的是一間只有50平米的單元房,而改造后空間被放大一倍,看起來有100平米。那么她究竟用什么方法使小家變大呢?其中將地板斜著鋪和利用鏡面的反射是兩個很好的辦法,除此之外還有哪些辦法呢?節目中將一一揭曉。
第三個極致是將變形做到極致。這次我們改造的房子只有18平米,然而小并不是這間房子的全部缺點。最致命是缺點是窄。房子的寬度只有兩米二,相當于一個身高一米八的成年人伸開雙臂的臂展寬度。這樣的寬度對于設計師來說簡直就是極限。而設計師王希元硬是將這間只能放下四張雙人床的房子改造成了三室兩廳一廚一衛。這么多的功能分區究竟是怎么變出來的?還是4月4日的節目中見分曉吧。
新家改造不僅要有更多的收納空間,還要解決采光,而將采光做到極致便是本期收官特輯中的第四個極致。設計師遠赴意大利想方設法將陽光還給家人,他在房頂開了一個直徑50公分的圓洞,蓋上一個像帽子一樣的金屬罩究竟是做什么用的?不僅如此懂得裝修如何省錢才是王道,設計師劉海濤用了五天時間,僅僅花費五萬元,就將原本昏暗的一居室打造成三室一廳一廚一衛的度假勝地!是不是很好奇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本期《暖暖的新家》收官特輯還將帶您參觀設計師們的家,4月4日周二晚21:18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