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綜藝頻道《英雄豐碑清明頌》 一場匯聚感動的禮贊
清明,在許多人的眼里,不過是“紛紛時節雨,行人欲斷魂”的迷離凄涼,人們的思念、哀悼、追憶……脫不離那“料得年年腸斷處,塵滿面,鬢如霜。”作為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清明節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傳統節日,其實更蘊含著“氣清景明、春意盎然、慎終追遠”之意。
作為央視綜藝頻道推出的初春“重頭戲”,《英雄豐碑清明頌》專題特別節目著力以情動人,結合歷史深度和人文厚度,深入挖掘英雄背后震撼人心的故事,從當下社會現實切入,全面呈現中華兒女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和甘愿奉獻青春與生命的人生故事,在“時空穿越間”致敬英雄。
英雄事跡激蕩人心中國力量筑中國之夢
“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人們在清明節祭奠先人同時,尤其不能忘懷那些為了國家富強、百姓幸福和文明進步而獻出生命的仁人志士,他們用實際行動在不同的崗位上譜寫了眾多豪邁動人的篇章。作為清明期間一檔追憶故去英模的專題晚會,《英雄豐碑清明頌》把視角延伸到各行各業,鎖定了五大“英模人物”作為主線。犧牲的維和部隊戰士楊樹朋、李磊、申亮亮;遼寧號航母艦載機——殲-15總負責人羅陽;四川省的紀檢干部王瑛以及為中國航天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航天“四老”和“鞠躬盡瘁”的港澳辦原主任魯平。同時,節目組還邀請了與故去英模們親密相關的人物來到現場,將他們的人生經歷娓娓道來,向大眾分享逝去英模們的人生故事、傳遞英模們的精神之光。如總導演張釗所說,“《英雄豐碑清明頌》旨在將情感溫度落于人物故事本身,就是要在清明節這個特別的時刻,追溯精神本源,激蕩人心,成風化人。”
參與過抗美援朝,曾與“航天四老”共同奮斗過的老兵鐘山來到了節目現場,講述了“航天四老”“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公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作為港澳辦原主任魯平的舊友、同事,教授陳佐洱先生講述了魯平將一生奉獻給港澳回歸事業以及他如何捍衛祖國尊嚴和主權的偉大事跡;“紀檢干部”王瑛的兒子張然,向大眾分享了母親王瑛是如何身患癌癥重病卻依然心系紀檢工作的模范事跡;作為遼寧號航母艦載機——殲-15總負責人羅陽生前的秘書,任仲凱講述了羅陽攻堅克難、嘔心瀝血的先進事跡;“申亮亮、楊樹朋、李磊”三位犧牲維和戰士的親屬來到晚會現場,代表大眾向維和英雄們說出了豪邁深情的“心里話”。
從某種意義上說,英模們的故事就是中國發展的故事,他們的形象就是中國社會進步動力的寫照,他們的精神就是鑄就“中國夢”路上彌足寶貴的不朽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