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中國人》中國好鄰居倡導淳樸價值回歸
中國好鄰居
由央視綜合頻道推出的大型合家歡真人秀《歡樂中國人》第九期節目于上周日晚準時播出。做了近30年鄰居的老胡家、老孫家和老劉家的鄰里故事不僅給現場帶來了濃濃的歡樂,也引發了幾位評委嘉賓關于領導關系的熱烈討論。劉濤表示這樣的鄰里關系真的很美好,并自曝自己也是到處“蹭飯”長大的,劉儀偉則稱“這三家人讓我們找回了鄰里之間枝葉的關系”。
“電視、摩托車、搬家”三大事件呈現中國好鄰居
劉濤自曝兒時到處“蹭飯”
從九十年代開始就做起了鄰居的老胡、老李、老孫三家雖然沒有任何血緣關系,但關系卻比親戚還親。消費意識一直“走在時代前面”的老孫家總是愛跟一直努力攢錢的老李家“借點錢”,從老孫家的彩色電視機到摩托車,耿直的老胡都“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評委撒貝寧看罷忍不住調侃道:“現在欠老胡那些錢都還清了嗎?”老孫搬家了,老李送給了老孫一副樸實的窗簾,老胡說:“咱使勁攢錢,就買他家樓上,咱們永遠是鄰居。”三家人在舞臺上還原的真實鄰里生活也勾起了評委們的感慨,劉儀偉說:“我們那個年代,孩子到誰家吃飯都一樣!”劉濤也連忙回應,表示自己也是這樣,去誰家都可以吃飯,誰叫自己干活就干活;劉儀偉卻逗樂地表示:“我跟你不一樣,我是到誰家吃飯都行,干活我不干。”
中國好鄰居:美好情感與淳樸價值的回歸
低矮的圍墻攔不住三家人的往來互助。過年了,老李家蒸的豆包好吃,通過圍墻,香甜的豆包傳到了老李、老孫家的飯桌上;老孫門前菜園里的小白菜總是出現在孫胡兩家的廚房里;到了飯點,孩子在哪家玩就在哪家吃飯。從以前的廠房鄰居到現在的小區鄰居,雖然三個家不再門挨門、墻挨墻,但割舍不斷的鄰里之情卻一直都在。孩子處得像是親姐妹、親兄弟,三家人每年總是時不時地聚在一起話家常、道里短,總是在那副熟悉的窗簾下留下合影,一張張照片紀念了三家人二十七年來的“鄰里情”,也展現給觀眾社會中最平凡溫馨的鄰里關系。
從前的四合院、大土樓漸漸不見了身影,城市中一扇門、一堵墻,淡漠了鄰里間的關系,“對門相見不相識”更是成了常態。其實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很簡單,見面一個笑容,一聲問好就能拉近相互之間的關系。毗鄰而居,本是緣分。劉儀偉表示,如果我們要找到中華民族的根,可能這個根當中的一個枝葉就是“遠親不如近鄰”的這樣的鄰里關系。《歡樂中國人》中國好鄰居的故事讓觀眾看到了鄰里關系中最質樸的價值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