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本、高油價、通漲以及經濟衰退,幾個簡短的關鍵詞,成為了反映2008年全球汽車消費市場的一面鏡子。而總體增長放緩、銷量下降、虧損則成為了擺在全球的汽車企業們面前的難題。 即便是在中國,這個曾在2007年創造了奇跡的汽車消費市場,在被預期普遍看好的2008奧運年,汽車消費也擺脫不了全球汽車消費衰退的陰影,難以達到往日的神奇。即便是,八代本田雅閣和豐田凱美瑞這樣的車型也有一定程度的銷量下劃。面對如此局面,全球的汽車廠商們該如何應對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國外的企業。根據慣例,遇到如此局面,有一套成熟商業管理機制和完備生產線的大型車廠們就開始運轉它們的龐大機器了。就拿目前陷入史上最大危機的通用汽車來說。它們應對汽車消費衰退、車廠大幅虧損的對策是:裁員減薪、降低福利、暫緩股票市場的分紅派息以及調整集團戰略、對資產進行優化重組。這是一家有著百年歷史的成熟汽車廠家的做法。而這么做的最終效果是,可以很有效的控制成本以及獲得車廠短期發展所需要的現金流。另外,還有就是通過對市場消費轉向的把握,以獲得局部銷售的提升依舊對未來整個車廠發展的規劃。
然后,我們再來看看我國的汽車企業。我國的汽車汽車由于眾多原因,導致了發展的滯后。以至于不論是在整體的規模上,還是在車廠的管理機制上,同世界頂尖的汽車廠家都有著十分明顯的差距。因此,使用在通用汽車身上的那套調整方案并適合用在國內的車廠身上。那么,我國的汽車企業將怎樣應對汽車消費的衰退呢?
價格戰!這是國內消費市場的一大最常用的手段。它在國內眾多的消費領域中都是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提升銷量的辦法。因此,在目前消費疲軟的情況下,國內的汽車企業們通過對自身品牌下的車型進行降價促銷,以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在短期來看,這確實不失為一個提升車廠整體銷量的,讓車市回暖的好方法。同時,汽車消費者也在這種打戰中獲得了實惠。但實際來看,這只是價格戰在短期內所產生的積極效應。如果從長遠來看,價格戰就不會有那么美好了。國內的汽車企業們,有長期的實力打到停為止么?
汽車,不是電子、服裝等消費品,后者們都是有一個消費周期的。它們一般都會在1年左右的時間內進行換代、換季。而汽車的小改最少需要3-4年,大改最少7-8年。因此,如果汽車打價格戰,從長遠來看,其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一直下降的價格使得廠家盈利減少,但其品牌下的車型定價卻要依舊維持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水準。這種做法所帶來的就是在廠家不堪成本壓力的時候,導致其使用更加便宜的材料導致車型的質量下降。而一旦車型的質量下降,落在消費者手中的,必然就是整個品牌的形象、口碑、信譽的毀于一旦。并且,這種毀壞還是被放大。由此,廠家就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當然,以上的分析是站在我國整個汽車行業的角度來說的。如果說,以消費者的眼光來看,降價固然是好事,但筆者要說的一點是降價的同時也必須要保證產品的質量,不然就顯得得不償失了。另外我們的汽車企業,還遠遠沒有歐、美、日等國的老牌車廠那么雄厚的經濟、技術實力。面對它們的沖擊,我們只靠低價格是戰勝不了它們的。只有整車的品質與技術提升,才是最終的關鍵。這也是為什么國外的品牌到國內以后價格始終高高在上,反而有賣得更高趨勢的根本緣故。因為,國外大廠打的是技術牌、用的是自身品牌、靠的是整車質量,這也是為什么它們那么貴,依然有消費者趨之若騖的緣故。所以,品牌、品質是一個維持汽車企業核心生存的關鍵。你可以推出廉價車型,但絕對不能打價格戰。
而市場上,消費者的心理其實也是這種走向。如果說前期的價格戰有一定的效果,但隨著價格戰的逐步深入。消費者就會開始持幣待購更便宜的車型或者是尋找更保值的車型,那么這個時候他們最關心的就是品質和品牌了。當然,降價對于一款車的銷量是有明顯提升的,在目前車市一片蕭條的情況下,別克新凱越就憑借著降價和自身的品質,在6、7、8這3個月的淡季中連續取得了過萬的銷量。當然,這并不代表不降價就會死去。堅持不降價,反而銷量穩步增長的榮威550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憑借著其本身為消費者所認可的造型、D5全時數字轎車的概念、以及不錯的引擎性能、整車配置和在同級車中突出的價格。這使得對汽車本身有著需求的消費者都開始轉而購買550這類車型了。所以說,降不降價只是相對,車型本身的素質才是吸引消費者的最終關鍵。而價格戰,不過是一種手段罷了。
綜合以上的分析,再看看國外的汽車企業發展,我們會發現。價格戰對于我國整個汽車行業的傷害,由價格戰所帶來的弊大于利。所以,汽車企業們要以長遠的目光來發展旗下的車型。提高車型本身的性能、質量以及售后服務才是關鍵,與其把讓利出來的資金放在降價上,不如把這筆錢放在這些上面,不要為了一時的銷量而失去了整個市場。相信,消費者最終需要的也是一款性能出色、整體穩定、無后顧之憂的車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