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籌備三年開機 開啟地球全新冒險
5月26日,冒險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在青島正式開機。該片由郭帆導演執導,改編自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同名小說。導演郭帆帶領團隊經過三年精心籌備,歷經900多天,終于要將《流浪地球》搬上銀幕。
3年打磨50稿劇本 本土科幻將首登銀幕
《流浪地球》是“中國科幻第一人”劉慈欣的代表作品之一,曾獲得2000年銀河獎的特等獎。被譽為“最有想象力、最具人文內涵的本土科幻”。小說講述的是在不久后的未來,太陽即將毀滅,依靠太陽為生的地球也即將面臨滅亡。面對絕境,人類拒絕坐以待斃,在地球表面建造出了巨大的推進器,將地球推出太陽系、為人類尋找新的家園,這一宏大的計劃被稱為“流浪地球”計劃。
郭帆說,“中國科幻電影的最大難題不是技術和成本問題,而是語境和美學上的。科幻片最獨特的屬性是它與國家綜合國力的匹配度,國家的真實國力決定了影片構建世界的真實度以及觀眾的信心,我國日益強大的國力為中國科幻電影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據了解,《流浪地球》的劇本在創作的近3年中,經歷了50多稿的調整和修改。劇本創作團隊邀請了4位中科院的科學家共同探討,最終建立了一整套嚴謹的世界觀。從劇本的打磨到實景的再現,每一步都力爭做到準確與極致。
郭帆介紹:“籌備環節中最艱難的是世界觀展現,三百多人的概設團隊和美術團隊歷經十五個月的設計、繪制、規劃和搭建,最終將2000張概念圖和5000多張分鏡真實呈現。”
頂級團隊傾力支持 推動中國電影工業前行
郭帆導演曾憑借自編自導電影《李獻計歷險記》榮獲第16屆韓國富川國際電影節最佳亞洲電影獎。2014年由他執導電影《同桌的你》斬獲近5億票房。開創了青春片電影高票房神話,之后,他開始轉變思路,不僅是為了從小的科幻電影夢想,更是希望能夠促進中國電影工業化的進程和對中國科幻電影市場的開拓。
早在《流浪地球》開發之初,他就知道《流浪地球》注定是一個講述中國人情感的故事,但想要實現這一目標并不簡單。憑借著“帶著地球去流浪”的故事設定和優秀的劇本,《流浪地球》最終贏得了國際頂級團隊的鼎力加盟。
帶著“與中國本土團隊共同成長、推動中國本土電影工業體系完善”的理想,從概念設計到故事板,再到動態預覽,《流浪地球》團隊用三年時間艱難的磨合出了一套既能兼容國際頂級工業流程,又能照顧本土現狀的工作模式。而這一艱苦付出的成果,正如郭帆在開機儀式上所表示的:“未來終于清晰可見,從今天開始,讓我們一起帶著地球去冒險流浪。”
- 庫爾勒市第十二中學:跨學科融為一體課 有“新”更有“心”
- 研究者終于知道土星現在幾點了
- 甜到心里的情話,浪漫深為,哪一句最撩心
- “奶奶作家”楊本芬:寫出女性“不被看見”的生平
- 身邊有這3種行為的人,一定要深交,不僅不吃虧還會越遠混越遠好!
- 兩只小男孩的錯位狗生
- 百年老店“狗不理”,曾經都想吃,如今卻都不買?粉絲:自食其果
- 把痱子當濕疹護理,寶寶脖子不忍觸摸!還認不清的,我求你看看吧
- 冰城限招120人,政府扶持,不限專業,在崗工作也可正常跟進,6月15日報名累計!
- 112-97!布里奇斯31分,保羅22+11!太陽勝鵜鶘贏下飛龍山!
- 上交所:嚴控違規交易,對永吉轉債、退市西水、*ST實達等證券市場進行重點監控
- 牛奶越貴越好嗎?牢記3個信息,才是真正純牛奶,營養高,可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