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成功為一罕見“鏡面人”施行高難心臟手術
湖南成功為一罕見“鏡面人”施行高難心臟手術(供圖/華蓋)
中新網長沙4月7日電(羅成王建新徐志雄)7日,記者從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獲悉,該院成功為一位罕見“鏡面人”施行了高難心臟手術。相關文獻顯示,該手術系世界首例鏡像右位心瓣膜病合并房顫冷凍迷宮手術。
“鏡面人”體內器官全部左右反位,有如正常人的“鏡中像”,發生幾率約百萬分之一。為該類病人手術,就像“開倒車”,是對外科醫生極大的考驗。
今年48歲的劉女士是湖南岳陽人,患有風濕性心臟病合并房顫多年,近來癥狀不斷加重,稍一活動便出現疲乏、胸悶、心悸、呼吸困難。
“八九歲時一次偶然就醫,醫生告訴我心臟長在右邊,后來一次檢查發現內臟也是反的。”劉女士說,幾十年來,體內器官的反位并沒有給自己的日常生活帶來太大影響,只是心臟病加重后,當地醫生說心臟在右邊很難進行手術,被轉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
該院心血管外科教授劉立明介紹,通過全方位診斷,患者只有通過外科手術,進行二尖瓣置換和三尖瓣修復,并利用冷凍迷宮(Maze)手術消除房顫,才能治愈其多年的心臟病。“Maze手術屬于難度最高的四類心臟手術,而她的心臟長在右邊,我們叫鏡面右位心,這使手術難度和風險增加了數倍。”
劉立明說,手術難度主要體現三個方面:一是手術醫生要站在患者的左側,即平時手術的反位,手術思維及操作均應“反其道而行之”,有點像開倒車; 二是心臟解剖結構與常人的完全相反,如二尖瓣、三尖瓣解剖結構完全反位,許多心內精細操作亦變為平時的反手,必須高度留神;三是房顫冷凍消融為國際新技術,而鏡像右位心的心內眾多而復雜的迷宮消融線路更是完全相反,因全球尚未曾施行該手術,沒有可以借鑒的經驗。
手術當天,在麻醉醫生、手術護士等的配合下,醫生經過3個多小時緊張細致的操作,成功為患者實施經胸部正中切口房顫冷凍迷宮手術、二尖瓣機械瓣置換、三尖瓣人工瓣環修復術。
術后,劉女士心功能及心律失常(房顫)恢復正常,生活質量顯著提高,于日前康復出院。手術組醫生通過文獻檢索顯示,該手術系世界首例鏡像右位心瓣膜病合并房顫冷凍迷宮手術。 以上就是關于“湖南成功為一罕見“鏡面人”施行高難心臟手術”的內容,希望大家看的開心,看的愉快,也希望大家能夠積極的分享本網站,讓更多的人看到本站的“湖南成功為一罕見“鏡面人”施行高難心臟手術”內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