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采摘的技術標準
茶葉采摘的技術標準
茶葉采摘的技術標準
先說按技術標準采。所謂標準即是企業茶類標準。
如:云頂茗蘭的特級茶就要求在單芽或一芽一葉初展時采摘;云頂綠芽則要求在一芽二葉初展時采摘;烏龍茶要求是收尖葉等,因此茶類不同,生產的標準也不同,茶農應結合企業茶葉加工的需要,制定合理的標準。
分批次采
茶葉生長由于具有輪次性、批次性,每一批嫩芽發芽整齊度不一,為了保證制茶品質和鮮葉標準的要求,就必須堅持分批采,達到標準的就采,不到標準的留到下一批采。
及時快采
俗話說,“早采三天是寶,晚采三天是草”,“立夏草隔夜老。”因此,達到標準的必須及時采摘,這樣既有利于茶葉品質的保證,又有利于下輪新稍提前發芽,這就是俗話所說的“春不采,夏不發”。
留葉再采
留葉采有利于茶樹正常的光合作用,促進茶樹的正常生長,要求春茶前期留余葉,后期留鱗葉。
鮮葉處理
選用每年“谷雨”節前的一芽二、三葉茶樹鮮葉作為茶原料,做到:不采病蟲葉、對夾葉、紫芽葉、焦邊葉、雨水葉、露水葉。鮮葉進廠后,薄攤在通風處,表面成波浪型,厚度15—30厘米之間,攤放2—4小時為宜。每隔40—60分鐘輕翻一次,攤至葉片呈萎蔫狀,略有清香即可進行殺青工藝。
殺青
殺青分為頭青、二青、三青,具體殺幾次青要根據攤晾葉而定,一般不少于兩次。鍋溫逐漸下降。操作要求“高溫快速,少量多抖”的原則。炒至“葉子葉色呈暗綠色,葉梗折不斷,手捏略粘手”時下鍋,邊下葉邊開排風扇,迅速將殺青葉吹冷。
揉捻
揉捻分為初揉、復揉、捆條三個階段,多用55型揉茶機,待殺青葉冷透之后,由三鍋左右殺青葉揉一次,初揉不加壓,揉15—20分鐘,茶葉初卷成條,手觸有滑膩感即可下桶解決。復揉為2.5鍋二青葉揉一次,按“輕—重—輕”交替加(減)壓方式,歷時約25分鐘,成條率達95%為適度。
干燥
干燥分為毛火、足火、輝鍋三道工序。
①毛火:卷曲型云頂炒青在瓶炒機中炒制,鍋溫為150℃左右,一桶半至兩桶捆條葉炒一鍋,葉子入鍋即排氣,所謂“鍋要熟,茶要涼”,歷時約15分鐘,茶條轉為墨綠色,手捏有刺手感時下鍋攤涼回潮。伸直型炒青(條炒青)茶在烘干機上操作,烘至九成干下機攤晾。
②足火。卷曲型炒青的毛火葉經2—3小時攤晾,茶條回軟后,用一鍋半的毛火葉投入鍋中炒足火,注意排氣,鍋溫約120℃,歷時50—60分鐘,手捏茶條成顆粒狀,有明顯的新茶香即可下鍋攤晾,重新分布水分。若是加工伸直型炒青茶葉,一般就不再有足火工序。
③輝鍋。足火葉經3—5小時攤晾,葉內水分布均勻后,兩鍋足火為一鍋輝鍋葉,鍋溫80℃左右,注意抖炒,歷時約120分鐘,待茶條呈灰綠油潤時下鍋,下鍋前,旺火提香5分鐘,充分發展茶香,增進滋味。茶葉下鍋后,攤晾即可裝袋出售。
什么食物可以消腫止痛胸部脹痛有硬塊怎么辦國家衛健委流感診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