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粉籽爛芽怎么回事
玉米粉籽、爛芽怎么回事
玉米粉籽、爛芽怎么回事
玉米播種后出現粉籽和爛芽現象的原因 1.種子本身原因。種子為陳種或質量不過關,自身發芽率不高、發芽勢不強,氣候和土壤條件只要達不到出苗要求,就會發生粉籽、霉變和爛芽。 2.玉米播期過早。因搶墑而過早播種,容易遭遇春寒,連續的低溫會導致地溫較低,一定程度上影響玉米種子的發芽勢和發芽率,不利于玉米籽粒順利發育。低溫放緩了玉米籽粒的發芽及出苗時間,一般溫度低于10℃,發芽率顯著降低,玉米籽粒發芽緩慢易導致種子在土內時間過長,受到各種病菌侵染而引起種子粉籽或爛芽。目前我區已發現有部分4月末下種的籽粒因近期持續的降溫、降雨,較正常玉米籽粒生根發芽時間延遲,部分已發生粉籽、爛芽。 3.土壤濕度大。玉米播種后即遇降雨或連陰雨天,易造成土壤含水量過大,長期處于高濕水浸狀態下的種子吸脹速度過快,呼吸代謝緩慢,發芽成苗能力下降,易窒息形成粉籽或爛籽,低洼積水田塊的種子腐爛現象常有。我區玉米播種后出現降雨天氣,玉米發生粉籽或爛芽的幾率較大,應引起重視。 4.播種過深。適宜的播種深度利于種子出苗,由于整地粗放造成的播種過深,或因田間土壤濕度過大造成的播種過深,都會導致種子由于缺氧而引起悶種死芽,即使出苗,也不健壯。 5.土壤的通透性差。玉米苗期對土壤結構特別敏感,長期重復使用單一化肥的地段、經深耕鎮壓后的土壤和漏耕地段土壤的通透性都很差,土壤微粒結構緊湊,遇雨水就會形成板結,造成種子吸水吸氧困難,玉米的芽鞘因不能穿破土層而發芽受阻或根本不出苗。使土壤易形成板結,破壞了土壤微粒結構。 6.肥害。一方面,播種時種子與肥料距離太近,種肥隔離不夠的情況下特別容易燒苗,特別是播種后又遇雨天,種子萌發很容易被大量揮發的肥料侵蝕,造成粉籽、爛籽,另一方面,施肥過量也是造成玉米種子爛芽、爛籽的一個主要原因。 7.藥害。很多農民習慣播后苗前進行封閉除草,除草劑也是造成玉米爛芽的主要原因之一,使用封閉除草劑后若遇雨,萌發的種芽會因受到藥害抑制造成爛芽,此外,前兩年用過的殘留期長的除草劑也會使萌發的種芽發生藥害,出現粉籽、爛芽現象。 避免玉米粉籽、爛芽的應對措施 1.選購適宜本區的種子質量好的品種。精選優質、活力強、發芽勢高的玉米種子,要求是適宜本地區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的品種,并做好播前種子處理。種子純度不低于96%、發芽率不低于92%、含水量不超過13%,這對于防治玉米種子粉籽或爛芽尤為重要。根據墾區的積溫帶劃分,為減少因低溫導致粉籽的機會,生育日數不超過120天,硬粒型或半硬粒型品種較適合。 2.適期播種。應根據本地自然、生產規律選擇適當的時間播種,不能盲目搶早,黑龍江省早春氣溫偏低,后春氣溫稍高,冷暖變幅較大,而玉米發芽的最低溫度是6~7℃,當10厘米地溫達到℃時即可播種,土層溫度在12~18?℃為佳。應根據天氣預報確定播種時間,避免遭遇低溫冷害和凍害發生,如果春季氣溫持續偏低,可適當推遲播種時間,在寒尾暖頭播種可避免玉米出現粉籽。如果適播期土壤濕度過大,可適當延后播種,土壤墑情合理時再進地播種。 3.保證耕地質量。在土壤適墑期內適時整地,精耕細作,有助于提高播種質量,最好秋整地秋起壟,避免春季翻地,耕翻后的農田要無坷拉無暗垡、上松下實,整地時根據要注意土壤濕度,土壤太濕、太干都不利于翻耕和種子發芽。控制耕翻深度應在18~22cm,耕層不宜過深或過淺,耕層過深降低土壤肥力;耕層過淺達不到熟化土壤、消滅病蟲的作用。 4.提高播種質量。根據本地的土壤條件和播種方式確定適宜播種深度,深度要一致,通常情況下播深以4~6cm為宜,土壤干旱時可適當加深,土壤過濕可以播的適當淺一些,要確保覆土嚴密,深淺適宜,避免播種深度不當引起的悶種死芽或出苗遲緩,直接影響玉米未來產量。 5.注意化肥、農藥使用過程中對種子的影響。底肥要深施,種子和化肥應隔離7cm以上,避免隔離不夠引起燒種,化學除草時要采用安全性好的除草劑,低澇洼地要適當控制農藥使用量,防止出現除草劑藥害。 6.地下害蟲防治。運用生物、物理以及化學方法防治地下害蟲能減輕玉米粉子、爛芽的發生。玉米種子包衣對地下害蟲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以防病、防蟲的“雙抗型”種衣劑效果最佳,也可以用毒土殺死地下害蟲。 7.已發生粉籽、爛芽地塊的處理。發生粉籽在30%以上的地塊,要做好毀種準備,積極準備種子;發生粉籽在30%以下的地塊要做好補種和移栽的準備:補種原品種、對原品種進行催芽處理、購買比原種子生育期更短、后期脫水快的品種;對于粉籽、爛芽現象較重不能補種補栽的地塊,應播種其它經濟作物,以此減少粉籽、爛芽帶來的經濟損失。
產后感染不良后果血糖儀十大品牌感冒鼻塞流鼻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