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如何避免醫患糾紛 嚴格就醫轉診制度成關鍵
醫患關系是一個世界范圍內的話題。美國也存在醫療糾紛、醫療訴訟等現象,但醫患關系總體較為和諧、平穩,并未成為突出的社會問題。除了較高的政府投入、嚴格的就醫轉診制度外,這還與明確的權利義務規范、健全的醫療責任險制度、完備的糾紛處理機制以及人性化的醫院環境等密切相關。
較高的醫療投入
美國政府的醫療衛生投入居西方發達國家前列。2010年,美國醫療系統總開支達2.6萬億美元,相當于平均每人8402美元。醫療支出占政府財政總支出的24%。個人支出比例一般不到醫療費用的五分之一。這樣,即使患者對醫療效果不滿意,也一般不會導致醫患糾紛。
嚴格的就醫轉診制度
美國醫療體系完善,擁有嚴格的就醫、轉診制度。病人看病首先要找自己的家庭醫生。如果家庭醫生認為有必要,會將患者轉診到地區醫院進行治療;如果病情嚴重,就要轉到更高級的教學醫院,待病情較輕后,再轉至下級醫院或診所。
各級醫療服務機構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作為初級醫療服務承擔者的家庭醫生分流了大部分病人,減輕了上級地區醫院和更高級的綜合教學醫院的壓力,使他們有更多時間投入到科研或教學中,也避免了高級醫院專科醫生治小病的尷尬。
除急診外,在美國看病一般采取預約制,在規定的時間和一個相對獨立的診室,逐一就診,醫生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對待每一個病人,了解病人的病情與想法,還能最大限度地保護隱私,使就診有序和諧。
明確的權利義務規范
在美國,醫患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有明確的立法規范。1972年,美國醫院協會制定了著名的《患者權利憲章》,列舉了患者知情同意權、隱私權等12項權利。1990年通過的“患者自決法案”,進一步明確了患者自決等自主權利。
1999年,對醫師職業精神的內容也作了新的界定,明確醫師的自我利益實現次于他人的利益實現、嚴守高尚倫理和道德標準、為社會需要服務、保持人文關懷、對自身及同事負責、保持行為及決策公正等9項內容。2002年,美國內科理事會基金會、美國內科醫生學會等共同發布《新千年醫師職業精神:醫師憲章》,進一步明確了醫師職業精神的基本原則和專業責任。
健全的醫療責任險制度
在美國,醫療責任險已有上百年歷史,醫生參加職業保險制度是法律規定的強制性義務。每名醫生每年約將1.5萬美元用于購買醫療責任保險,約相當于其工資收入的7.5%,外科和產科等風險較大的部門這一比例更高。
在美國,醫療責任保險理賠率一般在80%以上。一旦出現醫療事故或醫療差錯,賠償責任就落到保險公司身上,患者和家屬一般不會再找醫院和醫生。這不僅可以保護患者的合法權益,同時也保護了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避免因醫療的高風險性而無法正常開展工作,使醫院和醫生全身心地投入對疾病的研究和治療中去。如果某位醫生賠付額總是居高不下,那么他的保費也要相應上漲,更甚者保險公司可能不再給他承保,這也是督促醫生提高醫療質量的一個途徑。
完備的糾紛處理機制
美國擁有一套完備、便捷、有效的糾紛化解機制,醫療糾紛發生后往往能獲得及時、有效的疏導和處理。
美國醫生如果造成醫療事故,患者可經法院訴訟,由陪審團判定醫院醫生是否存在過錯,再由法官判決賠償費用,患者及其家屬不能與醫生直接交涉,醫生也不直接出庭,完全由保險公司出面與控方進行交涉,最后的判決費用由保險公司支付。
醫療糾紛訴訟往往耗時漫長、程序繁瑣,損害賠償額也較高昂。面對由此帶來的訴訟成本,美國仲裁協會推動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第三方解決機制,即醫療事故仲裁委員會。委員會由處理醫療過失損害賠償案件經驗豐富的退休法官和律師組成,他們會幫助受害者和醫生或醫院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2003年,美國眾議院還通過了一項限制醫療過失損害賠償金的法案,核心條款規定醫療過失一般損害賠償即非財產損害賠償的上限為25萬美元,從而避免了過高的損害賠償金和保險費,使醫生能夠正常執業。
人性化的就醫環境
美國注重為患者營造安全、舒適的醫院環境和良好的醫療秩序。醫院內的地毯降低了腳步聲對患者及醫務人員的干擾,美術作品和鮮花等幫助患者平息焦躁的心境和等待時的不安。診室懸掛的各種證書、醫者宣言、醫生家庭照片,擺放的報紙、兒童玩具、緩解氣氛的物品等,更容易拉近醫生與患者距離,增進彼此互信,有助于治療。 以上就是關于“美國如何避免醫患糾紛 嚴格就醫轉診制度成關鍵”的內容,希望大家看的開心,看的愉快,也希望大家能夠積極的分享本網站,讓更多的人看到本站的“美國如何避免醫患糾紛 嚴格就醫轉診制度成關鍵”內容,謝謝!
- 我發現情商越高的人,在為人處世中,就會越“禁忌”這3條
- 同齡職場人自我救贖:只要開始一切都不晚。改變四種心理底層邏輯
- 曝張丹峰五一終于回家,拿到了洪欣的原諒,已經與畢瀅徹底分手
- 發改委已向上海派駐工作組,建立企業“白名單”以穩供應鏈產業鏈
- 硬件不適合入手?裝一臺顏值逆天的辦公主機吧
- 盧泰文慢看,比爾蓋茨給三星做了一次廣告
- 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出唇六月霜
- 佳發教育(300559.SZ)持股陳大強擬減持不超2%
- 林心如大女兒側顏照大爆火!穿休閑裝被驚艷到,完美繼承爸媽優點
- 張嘉文嘗試中單先攻流EZ,Q技能百發百中,領先對手一件單兵
- 徐濠縈攜女兒逛街,14歲陳康堤五官像陳奕迅,大叔叔已到媽媽腰部
- 意甲:博洛尼亞vs澤尼特,搶分關鍵戰澤尼特有驚無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