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員密集場所將配除顫儀
記者3月10日從市衛計委了解到,本市學校、機場等人員密集場所需配備除顫儀等專業急救設施,以及擔架、N95口罩等31種基礎急救設備,并要求配備使用說明,有專人管理,保證急救設備和藥品處于正常使用。
急救(供圖/視覺中國)
去年6月,天涯社區副主編金波在6號線突然暈倒,盡管現場有路過的急救醫生及時進行了心肺復蘇,但還是不幸猝死。該事件曾引發網友對公共場所安置急救設備的熱議,有專家表示,對于心臟驟停的患者,事發后的4至5分鐘內是最佳搶救時間,除了撥打急救電話之外,應當迅速進行心肺復蘇,并使用自動體外除顫儀(AED)進行急救,而事發時地鐵站并無該項急救設備。
日前,市衛計委對公共場所的急救設施及藥品配置進一步明確,并列出了詳細的指導目錄。影劇院、體育場館、機場、火車站、學校、景區在內的人員密集公共場所,應安置醫療急救設施設備及藥品配置,包括三大類,分別是普通公眾即可使用的基礎性急救設施設備和藥品,醫療專業人員方可使用的專業性急救設施設備和藥品,以及選配的急救設施設備和藥品。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基礎性的急救設施設備和藥品有31種,比如電子血壓儀、電子體溫計、擔架、簡易頸托、一次性N95口罩、輪椅等。專業性急救設施設備和藥品包括5種,分別是聽診器、AED(自動體外除顫儀)、阿司匹林、硝酸甘油、沙丁胺醇類噴霧劑。上述為必要選項,原則上不可刪減但可以同類替代。
除了安置齊全的急救設施,還要有正確的使用方法,才可以在出現緊急情況時及時救助。市衛計委指出,這些急救設施和藥品都應配置相應的操作指導說明,并由經過培訓的專人管理,定期維護,保證急救設施設備和藥品處于可正常使用狀態。
此外,北青報記者了解到,本市一直在建設緊急救援志愿服務站點,每個站點均配備有自動體外除顫儀(AED)、急救箱、擔架等急救設備,以及經過培訓的緊急救援志愿者。例如,郵政系統選擇了25家地理位置重要、業務量大的支局,建立了緊急救援服務站,并由市紅十字會組織郵局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以便在周邊出現緊急情況時進行施救,目前這類站點已超百家。(記者張小妹) 以上就是關于“北京人員密集場所將配除顫儀”的內容,希望大家看的開心,看的愉快,也希望大家能夠積極的分享本網站,讓更多的人看到本站的“北京人員密集場所將配除顫儀”內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