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大電飯煲生產銷售國,年產電飯煲7000萬臺。同時,電飯煲也是我國普及率最高的小家電,每百戶城鄉居民家庭的保有量超過100臺。據專業權威市場研究公司中怡康的統計數據,2005年與2004年相比,電腦型電飯煲的零售量增長了22%,零售額增長達到24%;普通型電飯煲零售量增長10%,零售額增長8%。相比之下,大眾化的低端的電飯鍋的零售量確是下降的,銷售量幅度高達31%,零售額下降21%。數據還反映出在主流零售渠道高檔電飯煲已經占到了1/3以上,而普通型電飯煲在快速取代低檔電飯鍋。電飯煲成為現代家庭一日三餐必備的廚房電器,以健康營養為代表的高端飯煲將是今后的消費趨勢并成為人們購買的最大需求。
本來,經過20多年的普及,電飯煲市場應該大幅度升級。按理,城鎮居民健康美味的升級需求應該拉動市場和行業的升級。但是,在市場上電飯煲檔次仍然千差萬別,差別極大,低檔的電飯煲三五十元,高檔的一兩千元,行業中潛伏著不少消費者發現不了的質量問題。特別是惡性價格大戰,行業中產生相當一批企業制造出來的產品類似于"紙糊飯煲",為了降低成本,有些企業的產品甚至還在使用著對消費者的健康有毒害作用的低質化學涂料。造成這種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產品技術標準偏低,惡行低價戰的慣性仍然起作用,消費者的科學消費知識普及不夠。在與雜牌企業的競爭中,處于行業前列的優秀企業的質量技術優勢并沒有得到客觀體現。
對于行業目前的狀況,國家相關主管部門和行業優秀企業均做出了有力回應。2006年度,電飯煲行業有兩件大事值得關注。一個是標準的修訂工作開始啟動;一個是以技術研發為動力的優秀企業開始在內膽、壓力、控制等技術上尋求升級突破。這兩個事件將直接導致優質與低質產品混淆,健康與有毒產品共存的局面得到根本改觀,主流市場行業格局將會逐步徹底改變,行業洗牌已成定局。優秀企業的優質產品將會被消費者充分認識,一批粗制偽劣產品的生產企業將被清理出局。
標準修訂工作的啟動并在一兩年后實施,將會進一步促進行業的分化。2006年4月,由中國家用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交電商品科技經濟情報中心站主辦的中國電飯煲新國標修訂研計會在"中國電飯煲之都"湛江召開,蘇泊爾、鴻智、樂邦等知名企業參加了此次會議。此次會議旨在針對飯煲整體市場競爭環境不是很理想,企業間的競爭不是在同一個層面上,同樣是電飯煲,有的賣上千元,有的賣幾百元,有的只賣幾十元,它們之間的差異在哪里,老百姓看不出來。因此,在標準制定的時候會充分考慮到個情況,本著讓老百姓明明消費的原則,符合規定的,可以打上60分的基礎分值,在60~100分之間,企業可以各展優勢。高質量的,就可能賣出好價錢,達不到就只能賣低價。這樣將會給行業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舞臺,將會更利于行業發展。而達不到提高后國標的企業,將會被強制不許進入市場,最終被淘汰。
行業的這兩大變化將促進產品升級,同時清理了門戶。近年,一些不注重技術、品牌的低價企業感嘆:現在做電飯煲,生意很火,銷量很大,就是不賺錢。原因在于他們對技術研發沒有重視。相信通過國家相關主管機構和行業優秀企業的共同努力,電飯煲市場將更加有序,產品質量將會得到更大提高,廣大消費者將會吃到更加舒心可口的米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