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糕做法步驟展示3種方法做出廣東傳統小
馬蹄又叫荸薺,含豐富的維生素B和C、植物蛋白、磷質,有清熱去濕解毒的功效。 是莎草根植物荸薺的球莖。主要生長在中國南方。馬蹄中含大量的淀粉,加上低聚糖和單糖,占干重的86%以上。淀粉18.8%,蛋白質2.3%,脂肪0.2%,灰分1.6%。多種維生素A、B1、B2、C,和礦物質鈣、磷、鐵等。除此,還含有一種不耐熱的抗菌成分荸薺英,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有抑制作用。
馬蹄糕是一種廣東省,福建省福州及閩南地區的傳統甜點小吃。相傳源于唐代,以糖水拌合荸薺粉蒸制而成。
方法一
材料:馬蹄粉500g 砂糖750g 馬蹄肉250g 清水3000g 沙拉油50g
步驟:
1.制漿粉:將秈米、糯米掏洗干凈,用清水浸泡1天,再磨成米漿,裝入布袋,榨干水分即成。
2.制糕坯:先把紅糖切成碎末待用。將吊漿粉放入蒸籠中蒸熟,然后倒在案板上,趁熱與紅糖、白糖搓揉均勻,制成直徑約7厘米的半圓形長條,再橫切成1.3厘米厚的塊即成馬蹄糕坯。
3.煎制:平鍋置小火上,先刷上一層熟菜油,再把糕坯放入鍋內煎制,至兩面都煎成焦黃色即成。
方法二
雙色馬蹄糕:馬蹄粉250克,白糖500克,牛奶1000克,香草粉適量,水1000克,可可粉25克。
1.馬蹄粉用部分牛奶溶開后,在剩下的牛奶中加入白糖、香草粉,放入鍋中燒開。
2.把燒好的牛奶倒入溶開的馬蹄粉中,攪至黏稠狀,放入盤中上火蒸熟,制成淺色馬蹄糕。
3.水中加入白糖、可可粉燒開,倒入溶開的馬蹄粉中,攪至黏稠狀,放入盤中上火蒸熟,制成深色馬蹄糕。
兩種顏色的馬蹄糕可做成各種造形。
方法三
制作方法:
1.將馬蹄粉全放入盆中,加入1500克清水攪勻,然后用羅篩濾去雜質,倒入盆內。
2.冰片糖加1800克清水,上鍋熬成糖水,沖入馬蹄粉盆內,拌勻,分兩盆盛好。
3.取一盆放入沸水中,隔水邊煮邊攪拌,直至煮熟,然后倒入另一盆中混和拌勻。
4.將拌勻的糕料倒入大薄鐵盤內,放入蒸籠內用旺火蒸熟。取出晾涼后,切成長條塊,可涼食,也可上煎鍋煎熱略帶金黃色硬皮而食。
制作要領:
1.馬蹄粉一定要細膩無渣,調成漿后,再過濾一次;
2.一半用隔水的方法煮熟,使面成為半燙半生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