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瀘州醫學院再改名 更名為“西南醫科大學”
西南醫科大學官網截圖
原標題:原瀘醫官網更名為“西南醫科大學”
上游新聞王珊
在結束與四川大學持續長達半年的校名之爭后,1月17日,原瀘州醫學院的校名再次更改,新校名“西南醫科大學”的招牌,春節前夕已經掛上。盡管如此,在醫學兩屆,其仍處與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的“校名之爭”中。
目前,原瀘州醫學院此前還保留的“四川醫科大學”官方網站已悄然更改,2月28日,上游新聞記者打開其官網發現,與新校牌的更換配套,官方網站的抬頭已更新為“西南醫科大學”。只是官網內容,仍略顯尷尬,今年2月前,在校園新聞及通知公告等欄目中,學校官方掛出的文稿中,對學校的稱呼仍是“四川醫科大學”,2月份后的內容,均稱之為“西南醫科大學”。
同時,在百度百科上,對其介紹也已更新為“西南醫科大學位于四川瀘州,是西部地區免費定向醫生培養的高等院校、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
校史一欄,記錄了過去一年間,其先后陷入的更名風波:“學校始建于1951年的西南區川南醫士學校;1959年更名為瀘州醫學專科學校;1978年升格為瀘州醫學院;2015年4月,更名為四川醫科大學;2015年12月定名為西南醫科大學。”
在西南醫科大學的百度貼吧中,已有2萬的累計發帖,貼吧中,關于校名之爭,兩派觀點仍彌漫著濃重的火藥味。
早前報道:
瀘州醫學院為何不能叫瀘州醫學院
2016-01-17 19:22:10信息時報
瀘州醫學院更名事件又起風波。曾打算更名為“四川醫科大學”而遭到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反對的瀘州醫學院,近日在校門口換上了“西南醫科大學”的招牌。各界都以為這事就此塵埃落定了,沒想到新的名稱又遭到重慶西南醫院的反對。最新消息稱,1月26日,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通過官網發布聲明,要求瀘州醫學院立即停止其不當更名行為,并已向教育部申請行政復議。
想從“瀘醫”變身為“川醫”未果,繼而又想變為更加高大上的“西南醫大”,再次遇挫,瀘州醫學院更名的歷程可謂一波三折。人們難免會質問:你為什么就不能叫瀘州醫學院,或者瀘州醫科大學?為什么一定要在校名上折騰個沒完?
這里面當然大有門道。最淺顯的道理是,名稱的變化對忽悠考生來報讀大有益處,因為在中國百姓心目中,大學比學院大,叫省的大學比叫市的大學級別高。這當然是一個偏見,最出名的事例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始終都叫學院,根據2015年度QS世界大學的排名,麻省理工學院名列世界第一;加州理工學院排第五;德國的漢諾威醫學院作為醫科高校排在第二十八位。即使在國內,辦學質量也是衡量高校優劣的根本,比如合肥工業大學比安徽理工大學的知名度不知要高出多少倍,后者雖然冠有“安徽”的名頭,但也是更名而來,其前身是淮南煤礦專科學校,位于瀘州一樣的地級市。
高校更名更直接的好處,就是可以獲得地方政府更多的財政撥款。另外,學院升格為大學后,其行政級別也存在“升格”的希望,而且在學科與專業設置、師資聘用等方面會享有更大的權力和空間。在招生方面,部分二本專業也有望納入第一批次。
辦學不行改校名,這與一度火熱的“經濟不行改地名”現象非常相似。事實上,在中國高等教育界,“更名紅利”由來已久。調查顯示,最近20年來,在全國約兩千所公辦高校中,有將近一半的高校改過名稱。“更名紅利”如此誘人,瀘州醫學院自然不能再叫瀘州醫學院了。奇怪的是,既然這種改名現象屢遭質疑,為何教育行政部門往往是爽快地批準放行呢? 以上就是關于“原瀘州醫學院再改名 更名為“西南醫科大學””的內容,希望大家看的開心,看的愉快,也希望大家能夠積極的分享本網站,讓更多的人看到本站的“原瀘州醫學院再改名 更名為“西南醫科大學””內容,謝謝!